-
1.IMO为实现净零航运目标、实现绿色转型发声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向波恩气候大会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概述了其在2050年或2050年前后实现全球航运脱碳的最新进展和计划,以确保《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适用于所有船舶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期间,IMO发言人分享了战略的最新进展,同时积极出席各类活动及双边会议,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发声。 2.巴尔的摩大桥坍塌 3月26日凌晨,新加坡籍集装箱船“Dali”轮失去动力,撞塌了巴尔的摩大桥,桥上8名施工人员落水,其中2人获救,6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巴尔的摩港大部分航运已经暂停,但受影响地区以外的一些码头已经恢复运营,“Dali”轮所属公司和运营商同意支付近1.02亿美元的赔偿费用。 3.航运市场面临危机挑战已成“新常态” 今年以来,航运市场持续受到红海危机、胡塞武装袭击、索马里海盗活跃、港口拥堵等多种因素影响,动荡不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的危机正成为“新常态&rdquo...
-
新造船市场持续火热,船价格高位上行,国内船厂订单饱满最远已排至2030年。然而,业内担忧未来船厂过度扩产,以及上游主机厂配套设备供应难跟上船厂交船节奏。 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12月27日,13000TEU/13500TEU型的新造集装箱船的价格为1.83亿美元,较今年1月5日的1.72亿美元增长6%,船价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点。 据克拉克森报告,2024年全市场共订购了2342艘船,总吨位为64.3m CGT,总吨重为163.3m DWT,签约量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以造船集团计,中国船舶集团共810艘(30.3m CGT)在手订单,其次为韩国HD现代445艘(19.5 m CGT)。 而中国三大造船企业中,沪东中华2024年累计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增长19%和70%。截至12月,沪东中华在手订单91艘、江南造船99艘、外高桥造船83艘,可见中国船企订单优势明显。 但当前全球船厂数量及产能,相比上一波新造船周期时缩减却非常明显。 据悉,全球造船产能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因航运业经历了漫长的淘汰过剩产能过程,至2020年产能下降40%。但克拉克森...
-
2024年12月31日,马士基发布更新关于“ILA-USMX谈判的最新情况及其潜在影响”。强烈建议客户在1月15日之前在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提取他们的载货集装箱并返回空箱。 马士基表示,希望向客户提供有关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和美国海事联盟有限公司(USMX)之间正在进行的谈判的最新情况。到今天为止,局势仍然没有改变,继续密切监测事态发展。 有条件的工资协议将于1月15日到期。如果到那时还没有达成协议,1月16日可能会举行全国性的罢工。然而,自上通告以来,谈判没有新的进展。 考虑到目前的状况,马士基强烈建议客户在1月15日之前在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提取他们的载货集装箱并返回空箱。这一主动措施将有助于减轻码头的任何潜在中断。 马士基团队正在积极制定应急计划,以尽量减少劳动力中断的影响。 再次提醒,有涉及美线业务的货主货代们,后续需关注美东港口罢工的潜在可能影响,港口拥堵延误等,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严重中断和运费上涨,提前做好出货计划!转发周知 文章来源:维运网整理汇编...